石姓,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,已有2700余年历史。石,出自黄帝姬姓,周朝卫国(时国都朝歌位于今河南淇县)纯臣石碏之后裔。据《左传》记载,石碏,字石。为春秋时期卫国上卿,大义灭亲之纯臣。“碏”,彩石也。唐《元和姓纂》记载石姓为“卫大夫石碏之后。”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:“石,出自卫大夫石碏,其先以王父字为氏。”现今世界石氏宗亲共尊石碏为中华石姓始祖,世代传衍中不断有羯、鲜卑、昭武九姓石国、沙陀、女真、回、满等民族融入,共成今日绵延不绝之石姓家族。据统计,目前石姓人口约500余万,在百家姓中排第61位。
距今约两千多年以前,在石碏大义灭亲的贡献之后,他们一家人长期在卫国飞黄腾达,世代子孙都贵为大夫。由此可见,石氏族人最早发源于当时的卫国之地,即今天的河南北部一带。
以卫国为源地的石氏族人,其最初的播迁方向就是现在的山东,山东与河南相邻,又是原鲁国之域,准确地说,在卫公子姬州吁弑其君后,石氏族人已有在鲁国活动的身影。
秦、汉两朝以前,石氏族人主要在黄河中、下游地区繁衍,同时有部分人徙居江南。
汉朝时期,石氏族人已播迁至今山东省北部、河北省南部,及河南省境的黄河以北地区,并很快成为石氏族人早期的繁衍中心。
魏、晋、南北朝时期,昌盛为渤海、平原两大郡望,这两大郡望的石氏族人都是石石昔的后裔,他们尊石石昔之裔孙石奋为开基祖。另外,石氏族人在北方还有三大聚居点,即武威、上党、河南三大郡望。其中上党石氏族人是十六国时后赵石勒的后裔,河南石氏是鲜卑乌石兰氏的后裔。平原石氏族人在唐元和年间以前已徙居广陵(今江苏扬州),而河南石氏也有部分在唐元和年间以前徙居虢州(今河南灵宝)。
唐朝初期,有石氏族人随陈政、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并落籍,唐天成四年(公元929年),石琚自安徽寿县徙居福建同安,其后散居闽粤各地。
宋、元两朝以后,石氏族人已遍及江南大部分地区。明朝初洪武年间,石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,被分迁于山东、河北、河南、北京、天津、陕西、甘肃等地。此际,有石玉全在福建南靖永丰里开基,其后子孙有许多人去台湾,进而又远播海外。
始祖碏公,史称纯臣;西汉万石,孝谨以闻。
家族传承,善良为本;爱国爱乡,正义本真。
人争年少,珍惜青春;建功立业,开拓创新。
孝敬父母,教导子孙;夫妻和谐,兄弟情深。
修桥铺路,助孤解困;爱岗敬业,团结乡邻。
节俭持家,劳作耕耘;贫穷不移,富贵不淫。
讷言敏行,守法安分;清廉为官,清白为民。
做人规戒,赌毒色浸;淡泊名利,诚实守信。
见义勇为,扶危济贫;尊师重教,公益热心。
造福社会,服务族群;石志不渝,家风长存。